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产权 » 正文

“法眼”看哪吒:当出圈“魔童”遇上知识产权

发布时间:2025-02-23 18:36:52

当出圈“魔童”

遇上知识产权

自大年初一上映以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热度持续走高,成为中国影史首部以及亚洲首部百亿票房影片。但随着广大观众对《哪吒2》以及其中动画形象的喜爱与日俱增,因盗摄、“二次创作”等引发的法律问题也浮出水面。

用手机拍下电影画面发朋友圈打卡,有人录制电影片段剪辑成短视频传播,有人在影院开直播“共享”电影,还有人制作“枪版”资源上演“真假哪吒”……这些行为中,哪些不属于侵权,哪些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呢?

为了让观影不和违法有交集

一起来听听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晓鸣

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法官王维君

对相关法律规定的解读~

提问

有人称观看《哪吒2》后在朋友圈发电影画面会侵权,是真的吗?观影者的哪些行为会构成侵权?

回答

李晓鸣:大家观看《哪吒2》,只要不跨越自己观影者的身份,基本都不会触碰法律红线。例如,为了表达对影片的喜爱或分享生活动态,在看完电影后,将自己拍摄的某个精彩电影镜头在朋友圈分享,并对电影内容进行评论,通常不会被认定为侵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如果拍摄的照片或视频只是为了个人欣赏、新闻报道、课堂教学等,属于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情境。但是,盗摄作品、将录制片段发布到网上传播等属于典型的侵权行为,情节严重的,还涉嫌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回答

王维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之规定,《哪吒2》影片的版权方对该作品依法享有10余项著作权利,其中与观影者相关的主要是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以及广播权这3项。复制权主要防范的是对视听作品的非法录制行为,信息网络传播权主要针对的是将影片或者影片的录像上传至公开的网络空间的行为,而广播权则是针对在影片放映时进行同步网络直播的行为。

总之,大家若为了留念或分享,在观影中对影片个别内容进行少量拍照或录像,通常不违法。但是,如果对影片进行大量、长时间录像,即便不进行传播,也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影院有权予以制止并要求删除录像,拒不听从者,可能会被影院强制要求离场。

提问

近期,各大短视频平台上以《哪吒2》为素材的“二次创作”短视频热度不减,这些视频是否有侵权风险?如何合理对影视作品内容进行“二次创作”?

回答

王维君:“二次创作”作品与原作品之间的关系颇为复杂,在司法实践中,尚无让人一目了然的判定规则。不过对于一般的创作者而言,若想要快速评估自己“二次创作”作品的侵权风险,可以尝试诚实地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自己的作品素材是否大多来自对原作品的直接引用?第二,如果除去原作品的创意和情节后,自己的作品是否会丧失独特的思想与表达?第三,观众是否会因看过该“二次创作”作品,而减少对原作品的观看兴趣和需求?若对以上问题的回答越肯定,那么“二次创作”作品的侵权风险就越高,反之则侵权风险较低。

另外,为切条、搬运的视频配上吵闹的背景音乐、翻转画面和添加字幕,并不会如某些“剪辑教程”所言规避侵权风险。大家需明白,真正的“二次创作”是基于尊重和热爱的独创性表达,而不是以“创作自由”之名对原作品的搬运或抄袭。

回答

李晓鸣:“二次创作”侵权与否的判断确实比较复杂,要综合对“二次创作”作品是否以及如何借用原作中包括情节、叙事方式、画面、人物形象、声音、背景音乐等内容进行判定。如果使用比例非常少,且标明了出处,一般不会被认定为侵权。但完整展示电影内容,甚至对原作品形成市场替代,影响电影正常传播和市场秩序,或者恶意剪辑导致电影的表达产生歧义、歪曲,破坏电影作品的完整性的,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同时,还要看创作者是否因此牟利。如借“二次创作”作品赚取广告费等,这种情况未经原作权益人许可,通常属于侵权。必要时,以经营为目的的创作者最好就具体情形进行专业咨询。

提问

除了以上情形,对喜爱《哪吒2》的观众,还有哪些侵权“避雷”建议?

回答

李晓鸣:《哪吒2》作为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每一个环节都凝结着创作者的智慧心血,其中所有原创内容都受法律保护。而且,为更好地保护电影的品牌价值和商业利益,出品方早在电影筹备阶段就对影片中多个核心元素申请注册了商标。因此,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得“蹭热度”将影片里的角色形象等元素用于商业用途,比如,制作表情包、开发游戏等,否则将涉嫌侵权并承担赔偿责任。

另外,踏浪出海的《哪吒2》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驾护航,还需要全民知识产权意识的守护,提醒影迷朋友莫要擅自翻译作品在社交平台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及文化自信的彰显,不能以侵权为代价。

回答

王维君:商业活动中,任何未经著作权人授权对作品的复制、传播、改编行为,都会存在一定的著作权侵权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哪吒2》的独创性表达享有禁止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但其创作依托的中国神话传说故事是属于所有人的公共文化资源,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换言之,《哪吒2》从文化长河中取水一瓢,并不影响其他人在同一条长河中饮水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