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喜欢的5种食物,补足气血、养好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医眼中的脾胃主导整个消化吸收和营养输布全身。消化吸收食物也是身体吸收,生成气血的唯一途径。
现在生活压力大,饮食安全让人担忧,若习惯还不注意,脾胃很容易受伤,可能还不到疾病的程度,但已经“亚健康”了。
脾胃弱气血化生就慢,若跟不上消耗,人就总感觉累,怕冷,气短不想动,脸色也差,甚至提前垮掉,抵抗力弱容易生病;脾胃弱生湿气,容易胖,齿痕舌,有黑眼圈,大便黏马桶等烦恼。
健脾养胃比补肾更重要,脾胃不好吸收差,再好的补品吃完也要打折扣。
今天分享一些对脾胃好的食物和经验,让大家能得到更好的滋养,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经验。
1、小米:清虚热,一种胃病不适合!
五谷为养,细水长流的日常补养,吃对谷类很重要。小米又称粟,色黄,五脏应脾,对肾也好。
《本草纲目》说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本草纲目》:粟之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虚热消渴泄痢,皆肾病也。渗利小便,所以泄肾邪也。降胃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
能在干旱黄土地生长的小米,蕴含强大的生命力,男女备孕,总是用脑,消耗心神多的人可以多吃。
每个植株都蕴含饱满的生机↑
小米最养人的,是精心熬煮后的粥油,又称「代参汤」。古时没有奶粉,若是没有母乳,便给宝宝喝稠乎乎的米汤,也能养得肥白壮实。
用小米养脾胃,想得到最好的滋养,一定要熬出粥油。煮粥时不要急,水开后用小火慢慢熬,大概20分钟到半小时,关火,再用余温焖一会儿。
日常总觉得乏累、吃不胖、头发细软稀疏甚至脱发、气虚体弱的朋友可以多吃些。
小米本身偏凉一些,熬煮或炒制能缓和其性,对脾胃平和、阴虚有热的体质很好。若脾胃虚寒、怕吃凉的人不推荐多吃,煮粥时也最好放两片姜,这个超级暖胃的食物。
2、姜:胃寒、阳虚的最佳救赎
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能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孔子说“不撤姜食”,姜是特别厉害的中药,做菜时不仅能去腥,还能中和菜的寒性,解鱼蟹等食物中毒,减少脾胃负担。
姜能帮身体驱散风寒,受凉了或吹了空调,怕冷,鼻塞、咳嗽,可以用生姜、红糖、葱白煮水来温暖。寒性痛经的朋友也可以在经期喝生姜红糖水,会舒服很多。
姜最擅宣发阳明经的阳气,早晨7-9点时阳明胃经当令,这时吃完早饭,搭配吃3片姜。
早上吃上2~3片醋泡姜。我们可以准备新鲜的生姜,食醋,食盐和白砂糖。生姜洗净,不用去皮,控干水分后切成薄片,撒上食盐,腌制2小时,之后可以挤一下生姜的水出去,再把姜片放到无油无水的玻璃罐中,倒入没过姜片的食醋,加上白砂糖,冷藏5~7天,就可以食用了。
早上搭配米粥,馒头,包子都不错,很入味。
强烈推荐每天早上和早饭一起吃。早晨7~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而且一早上就胃口大开的感觉不要太好。
早上就吃三片,酸的过瘾,辣的温顺。孔子也是爱姜之人。子曰:不撤姜食,不多食。凡事都不要过量。
醋泡姜特别适合:
·脾胃虚寒
·手脚冰凉
·特别容易感冒
·寒性咳嗽
·受凉胃痛
·没有胃口
·寒湿之人
·痰湿肥胖之人
现成的无添加的醋泡姜。所用的铜陵白姜品种,堪称一绝。
铜陵白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 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
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刚从地里挖出来的白姜,经过简单修剪就会拉去工厂加工制作,可以最大限度锁住姜中的汁水,配料只有白姜,老陈醋,食盐,白砂糖和清水,没有杂七杂八的防腐剂,添加剂,可以放心吃,也可以长期吃。
地地道道的田间滋味。之后经过灭菌后密封保存,开盖即食,十分方便。
咬上一口,浸满醋的白姜,酸味十足,咬下去有爆汁的感觉,酸辣爽口。
3、芡实:水中人参,积食、儿童不宜
《本草经百种录》说它: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
芡实得最好的“土气”,擅长补益脾肾,不仅是女人的“不老米”,也是男人的“长寿米”。
脾怕湿,肾怕燥。健脾的东西基本都祛湿,吃多了,怕会给肾造成负担,补肾的东西,都比较润,吃多了又怕给脾胃造成湿气困扰。
《本草从新》说:芡实补中去湿,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补真水。
这里的真水指肾,平和的芡实,同时补脾肾,而且不上火不助湿,可以常吃。
单吃芡实寡淡无味,平时爱吃糕点的中老年人可以选择八珍糕。。
这里面用到的一味原料就是芡实,这款八珍糕配方下图:
拆开包装就能吃。还是0糖的,不能吃甜的朋友也可以安心食用。
0添加,没有防腐剂,老人孩子都能吃。
加上优质小麦粉和鸡蛋,面粉的焦香和鸡蛋的蛋香,与天然谷果一起烘焙,口感有些酥酥的,就像吃酥饼一样,既不会干的噎嗓子,也不会湿的黏牙。
每一块都是独立的小包装,干净卫生,想吃的时候开袋即食,很方便,也不用担心开包后吃不完受潮浪费,饭前饭后都能吃,下午饿了当垫肚子的小零食也十分不错,每天2~3块。
4、枣:气血同调,性价比超高
“一天吃俩枣,终生不显老”,这句话稍显浮夸,不过被古人传为仙果的大枣绝对是性价比超高的水果。
《本草备要》说它:补中益气,滋脾土,润心肺,调营卫,缓阴血,生津液,悦颜色。
大枣擅长补气,脾心肺都能养到,脾气足营养吸收就好,心肺气足,脸部就能得到最好的滋养,颜值就能一直在线。
大枣最独特的是能调营卫,营指滋养脏腑的营血,卫指抵抗外邪保护身体的卫气。
医圣张仲景的很多方子里都有大枣+姜,不仅能补能温脾胃,还能对气血起纠偏的效果。体虚容易累,抵抗力差总是感冒的人可以多喝些姜枣煮的水。
大枣一次不要吃太多,毕竟是补气的,身体堵的人可能上火。枣皮坚硬不宜消化,日常煮水煲粥时放两三个就好。
5、山药:平补脾肺肾,湿气重不要单独吃
《神农本草经》:山药味甘温,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山药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养正气,提高身体免疫力,补的很全面,而且很平和,寒热体质都可以吃。
很多人脾胃太差,吃了好东西吸收效果也差,补起来特别慢,吃的偏凉偏热又不舒服,这时就可以用山药来补。
气血虚脸色差,总感觉累没力气,胃胀,精力不够,还容易出汗,流口水,气虚体质都很适合。山药还补肺、肾,把身体的元气固摄在体内,过度消耗的人很适合。
民国名医张锡纯有一个治疗虚劳的方子:一味薯蓣饮
薯蓣就是山药
摘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和现在的吃法不同,「宜用生者煮汁饮之」,用大量生山药煮水,如茶一样慢慢喝能起到很妙的滋养作用。煮完不用特意吃山药,把有效成分煮出来喝掉就好。
超市的菜山药大多是速成的,「土」的能量太少,效果并不好,吃的话可以用量取胜,多吃些。有条件最好用河南道地产区焦作(古称怀庆)的铁棍山药,也就是张锡纯提到的怀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