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艺娱乐 » 正文

摆棕轿踏火闹元宵传承千年,不变的是莆田人的勇敢和团结

发布时间:2025-02-17 21:02:57

    正月十六晚,莆田市城厢区凤凰山街道筱塘社区鼓声渐疾如骤雨,摆棕轿表演者两人一组,轮番冲入燃烧的火堆,不停转动棕轿,场面异常刺激。
    现场燃起的熊熊火焰、锣鼓声、呐喊声,交织成一个巨大的传统文化磁场,人群如潮水般在此汇聚。
    轿子为木片所制,轿顶饰棕叶,故名棕轿。轿杆只有一根,由两人前后手抬。表演过程中,参与者围着燃烧的篝火,抬着棕轿进行各种动作表演,有跳有摆,有走有跑,有绞有转,最后冲入烈火之中,极具观赏性和感染力。
    正月十六晚,莆田市城厢区筱塘社区举办“摆棕轿踏火”民俗活动欢庆元宵节。澎湃新闻记者王珏玮图
    有观点认为,摆棕轿踏火闹元宵这一民俗不仅展示了莆田人民的文化创造力、对传统的尊重,也反映了社区之间的交流与团结。同时,摆棕轿不仅是莆田人的一种祈福,更是骨子里的热血。
    筱塘社区的摆棕轿闹元宵踩街活动,在农历十四、十五、十六举办,持续三天。社区居民陈琳介绍,摆棕轿踏火表演是该社区的元宵节民俗,年年都有,“元宵节是我们最重视的节日,除夕夜是跟家里人过的,元宵节是社区人民聚在一起,一起过的。”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到,莆田市城厢区凤凰山街道的摆棕轿闹元宵的民俗沿袭了千年,始终保持着原始风貌,也是莆田摆棕轿民俗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而当地居民与火共舞的场景,也被视为莆田人勇敢和冒险精神的直观展现。
    勇敢者的游戏
    2月13日晚,城厢区凤凰山街道筱塘社区最年轻的摆棕轿参与者吴宗阳迎来了他的踏火首秀:“有点紧张,但激动的心情更多一点。”
    正月十六晚,莆田市城厢区筱塘社区的“摆棕轿踏火”的表演者在活动开始前合影,其中有很多年轻人。澎湃新闻记者王珏玮图
    这名“00后”大男孩展示了自己的装备,有手套、护膝、帽子、面巾,“社区发的,这套服装基本上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以往,吴宗阳是摆棕轿踏火表演的观看者,今年他自告奋勇参与了本次表演:“这样的民俗传统已经延续很久,随着踏火人员年慢慢年纪渐长,我们年轻力量必须要顶上,积极参加这种传统的元宵民俗活动,支持莆田的非遗文化项目。”
    他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希望莆田摆棕轿踏火闹元宵等众多传统民俗,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了解和喜爱。
    当晚7时许,现场已经早早用树枝和枯草架起两大堆柴火,社区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点燃枯草,手持火源在围观群众面前快速扫过,这是一种祝福,寓意扫除邪秽。随后,老人点燃篝火,熊熊大火瞬间燃起。
    参与抬棕轿的表演者都是年轻力壮的男性,精神抖擞,身着统一的传统服饰,头戴扎巾,腰扎布带,组成两支气势昂扬的队伍,一队身着黄色衣裤,另一队身着蓝色。他们每两人一组抬一架神轿,互相欢呼打气。
    先绕着篝火跳起棕轿舞,棕轿会一次次地被高举和落下,伴随着快速的跑动和跳跃。表演者在燃起的篝火边穿梭跳跃,周而复始,轮番跳火堆,不停转棕轿,两两配合,十分默契。
    随着锣鼓声越来越激烈紧凑,表演者稳稳将棕轿抬起,疾步冲入烈火之中,转起棕轿,瞬间火星飞溅,现场气氛一下被点燃。
    在跑动过程中带起的一堆堆的火花,在夜空中绽放,身临现场才能切身感受火花在夜空中绽放的那种激情,非常刺激,引得观众和游客尖叫声连连。
    正月十六晚,莆田市城厢区筱塘社区“摆棕轿踏火闹元宵”,这是一项勇敢者的表演。澎湃新闻记者王珏玮图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摆棕轿的人员是经过专门训练的,而且他们身上穿有的防护服可以保护好他们的身体,而在踏火之前,也有专人往他们的腿上和脚上洒上水。这名工作人员认为,这一民俗不仅传承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还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随着莆田元宵坚持不懈的宣传,近几年的元宵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民俗爱好者前来观赏和参与,体验这一充满传统韵味的节日氛围。”
    变与不变
    摆棕轿,蹈火路,莆田人用这项民俗祈求生活红红火火,平平安安。
    2月13日,正月十六中午,城厢区凤凰山街道筱塘社区的民俗踩街队伍绕社区巡游,晚上7时开始,踩街队伍在筱塘南街与凤凰路交叉路口、学园南街与顶社路交叉路口、筱塘小学对面后亭轩出入路口三块场地轮番上演摆棕轿踏火表演。
    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市民早早已经找好机位架起了“长枪短炮”,等待表演的开场,围观者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有的人站在自带的凳子上、甚至有人架着梯子,生怕错过精彩的表演。
    莆田市民林先生就是其中一员,他说最近莆田的元宵越来越火了,外地游客越来越多,“把前排好的观赏位置让给他们,我特意带着梯子,站在后排也能看得很清楚。”
    正月十六晚,莆田市城厢区筱塘社区“摆棕轿踏火闹元宵”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市民观看。澎湃新闻记者陈鑫露图
    筱塘社区居民陈琳介绍,参与踩街活动的都是当地居民,这项表演是元宵节的民俗,年年不落,在农历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社区都会举行这样的游街踩街活动。
    “青年男子抬着棕轿冲进火堆,展示了年轻人的状态,也是他们对未来的祈福。在我们的习俗里,火可以消除晦气,驱散邪祟。通过这种热闹的活动,预示着新的一年可以过得更好,所以我们老百姓很喜欢做这种民俗活动。”陈琳说,记忆中,从爷爷奶奶那一代到父母亲,一直延续到自己的孩子,四代人都有参与进来。
    陈琳介绍,摆棕轿踏火表演是青壮年男性,而踩街队伍中女性主要负责敲锣打鼓,组成锣鼓队,“一般来说,家里比较健壮一点的男子会自发参与。”
    正月十六晚,莆田市城厢区筱塘社区一名“摆棕轿踏火”表演者正在穿过火海。澎湃新闻记者王珏玮图
    当地民俗专家介绍,摆棕轿起源于古代中原地区,是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地域文化意义。这项民俗由青壮年男性抬着棕轿,竹制或木制轿子,装饰棕叶、彩旗等,在锣鼓声中激烈摆动奔跑,甚至互相斗叫,意在通过激烈的动作和喧闹的声响驱除晦气、扫除灾厄,为社区带来平安。棕轿舞模仿对抗的动作隐喻人与自然的斗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最大的变化是近两年摆棕轿踏火的活动越办越隆重,因为参与人数、围观人数都在变多,形式上没有过多的变化,传统得以很好地保留,这种民间文化的传承一直没变。”陈琳认真地说。